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王玉忠院士团队《Adv. Mater.》:高分子材料阻燃新方法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38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07:0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分子材料因其诸多优点如质轻、比强度高、易于加工成形、绝缘、耐酸碱腐蚀等,在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固有的基于碳氢的有机结构,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属于易燃、可燃材料,在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大、热值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不易熄灭;某些材料燃烧时还产生浓烟及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随着对健康与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各行各业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高阻燃效率、阻燃持久性、低热/烟释放、不破坏力学等其它使用性能等。传统的阻燃方法虽然起到了较好的阻燃效果,但却逐渐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高火安全要求,一系列新阻燃方法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应运而生(Polym. Adv. Technol., 2010, 21:1-26; Materials, 2010, 3:4746-4760; Polym. Chem.2014, 5:3737-3749; Macromol. Rapid Comm., 2017, 38:1700451; 科学通报, 2020, 65:3160-3172)。
         近日,我院王玉忠院士团队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分子阻燃新方法,重点介绍了以有机-无机杂化阻燃、“三源一体”膨胀阻燃、纳米协同阻燃、原位增强阻燃、可控碳化阻燃、生物基阻燃剂阻燃为代表的添加型阻燃新方法,以离聚物、高温自交联、高温重排为代表的共聚型炭化阻燃新方法,以及以等离子体/紫外辅助处理、溶胶-凝胶、层层自组装、仿生涂层为代表的表面处理阻燃新方法。提出了该领域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1)阻燃剂的低毒与环境友好:随着大众对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阻燃方法的环保性和低毒性已逐渐成为决定其应用的先决条件;这不仅要求阻燃剂本身不存在残留、生物积累和毒性(PBT)以及低VOCs释放,而且还要求其原材料和制备过程也应尽可能环保。
      (2)控制燃烧产物的阻燃:传统的阻燃仅考虑抑制点燃、离火自息性、降低燃烧热等,已不能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如高层建筑、飞机、高铁等)对低烟低毒释放的要求,因此能控制燃烧产物低烟低毒的阻燃方法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高效阻燃:阻燃剂(包括添加型、反应型和表面处理)的用量应尽可能低,以尽量减少对高分子材料基体固有性能的负面影响。
      (4)阻燃持久性:添加型阻燃剂的迁移析出以及表面处理阻燃成分随外部磨损侵蚀而损失将导致阻燃性的降低(例如,织物经阻燃整理后的阻燃性大都会在50次洗涤后大幅降低),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不易迁移和与高分子结合力强的阻燃剂。
      (5)大分子阻燃剂:以具有原位成纤增强效果的热致液晶高分子阻燃剂为代表的大分子阻燃剂,不仅可使阻燃高分子材料保持较好的综合性能,也可解决阻燃剂的“PBT”问题,因此大分子阻燃剂是添加型阻燃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6)不含传统阻燃元素的阻燃方法:以高温自交联炭化和高温重排为代表的在高分子体系中引入不含传统阻燃元素的化学结构实现阻燃的方法,使满足那些既不允许使用阻燃剂而又需要火安全性的“不合理要求”成为可能;这种极具挑战性的阻燃方式,是阻燃领域的发展新方向。
       (7)可持续阻燃体系:研究开发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循环的阻燃剂和阻燃高分子材料。
图1. (a) 高分子材料燃烧过程示意图;(b)添加型阻燃方法;(c)共聚型阻燃方法;(d)表面处理阻燃方法。
图2. (a)典型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b)传统膨胀阻燃和“三源一体”膨胀阻燃示意图;(c)基于聚磷酸铵(APP)的“三源一体”膨胀阻燃剂;(d)典型“三源一体”膨胀阻燃的成炭、抑热、抑烟效果。
图3. (a)共聚型炭化阻燃方法示意图;典型离聚物、高温自交联/重排阻燃单体(b)及成交联/重排结构(c);(d)典型高温重排阻燃效果。
        该文以“Advanced Flame-Retardant Methods for Polymeric Material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共同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省部共建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刘博文研究员和赵海波教授,通讯作者为王玉忠教授。本文报道的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以及人才基金等不同类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7905
        Advanced Flame-Retardant Methods for Polymeric Materials
        Bo-Wen Liu#, Hai-Bo Zhao#, Yu-Zhong Wang*
        Adv. Mater. DOI: 10.1002/adma.202107905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
       王玉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1994年6月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以来, 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9 年受DAAD资助在德国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作访问教授, 2002 年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作访问教授。 1995 年在四川大学晋升教授,1997 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相应的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并任主任。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副会长、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等,担任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12个中英文期刊编委、CCL副主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最高科技奖“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第五届)、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四川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四川大学2015年度(首届)产学研合作年度杰出贡献奖一等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6 20:05 , Processed in 0.08890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