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尹恒、李国辉等揭示裂解多糖单加氧酶与底物相互作用机制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1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16:53: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研究组研究员尹恒团队与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合作,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PMO)与不可溶的纤维素底物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LPMO与纤维素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式,并确定了决定这一过程的关键氨基酸,从而解释了LPMO的底物偏好性和区域选择性。
LPMO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及关键氨基酸

  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是揭示酶的催化机理从而指导酶工程改造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有些酶的底物不可溶,极大地限制了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等传统的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其中LPMO介导的纤维素氧化裂解就是一个例子。LPM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类可以通过氧化的方式破坏纤维素等不溶多糖结晶区的金属酶,它们可以为纤维素水解酶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从而提高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尹恒团队系统开展了LPMO的发掘及活性研究工作,并合作构建了光电驱动-LPMO酶催化系统(Appl. Catal. B: Environ. ,2020,265: 558;Int. J. Biol. Macromol.,2019,139: 570;Int. J. Biol. Macromol.,2015,79: 72)。但目前人们对于LPMO与纤维素底物相互作用机制了解甚少。
  针对此问题,研究团队通过计算化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策略,率先揭示了来源于嗜热菌的AA9家族LPMO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模式,发现该酶可以通过同时作用于两条相邻的多糖链,稳定地结合在不可溶的多糖底物的疏水表面,并提出LPMO的区域选择性与其底物结合位置相关。此外,研究团队还建立了此酶促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积累与底物结合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证明了LPMO催化不可溶多糖的氧化过程主要是由过氧化氢驱动的。这些发现加深了人们对LPMO与纤维素底物互作机制的认识,为后续酶工程改造及有效利用纤维素等多糖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辽宁省“兴辽英才”项目和大连化物所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资助。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尹恒,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组长、辽宁省碳水化合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3-2008年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其中2004-2006年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2008年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其中2010-2011年于丹麦奥胡斯大学做访问学者。累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科技支撑、DCSRP、中丹政府间合作项目、中科院STS项目等20余项课题。主编外文专著一部,参与编著中文著作三部(副主编一部),在Carbohyd Polym、Sci Rep、J Agr Food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为Carbohyd Polym等杂志撰写植物糖生物学等领域特邀综述四篇;是Biotech Biofuel、J Agr Food Chem、Carbohyd Polym等杂志审稿人。现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生物农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亚洲糖生物学与糖工程学会YSP奖、第一届张树政糖科学优秀青年奖、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等科技奖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23:33 , Processed in 0.08691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