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研究所陆盈盈

  [复制链接]

60

主题

76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7:25: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盈盈,(1988.11-)女,学者,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学士学位,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Phone: 0086-(0)571-87953906  
人物经历
1988年11月出生;
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4年6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5年8月将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
研究方向
1. 多功能离子液体
2. 无机有机纳米结构杂化物
3. 锂电池等能源化工材料
4. 锂电池安全问题
5. 高能量大功率储能器件
主要成就
学术论文
1. Y. Lu*, Z. Tu*, and L. A. Archer, Stable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liquid and nanoporous solid electrolytes, Nat.Mater. 13, 961-969,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2. Y. Lu, S. K. Das, S. S. Moganty, L. A.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secondary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dv. Mater. 24, 4430-4435, 2012. This paperhas been highlighted in Nature Materials | Research Highlights: V. J. Dusastre,Hybrid electrolytes, Nat. Mater. 11, 745, 2012.
3. Y. Lu, K. Korf, Y. Kambe, and L. A.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pplications in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53,488-492, 2014.
4. Y. Lu, M. Tikekar, R. Mohanty, K.Hendrickson, L. Ma, L. A. Archer, Stable cycling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Adv. Energy Mater. DOI: 10.1002/aenm.201402073.
5. Y. Lu, S. S. Moganty, J. L. Schaefer, L.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22,4066-4072, 2012.
6. Y. Lu, Z. Tu, J. Shu, L. A. Archer,Stabl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salt-reinforced electrolytes, J. PowerSources 279, 413-418, 2015.
7. Y. Lu, S. Xu, J. Shu, W. I. A. Aladat,L. A. Archer, High voltage LIB cathodes enabled by salt-reinforced liquidelectrolytes, Electrochem. Comm. 51, 23-26, 2015.
8. K. S. Korf*, Y. Lu*, Y. Kambe, L. A.Archer, Piperidinium Tethered Nanoparticle-hybr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 11866-11873,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equally to this work)
9. S. Xu, Y. Lu, and L. A. Archer, ARechargeable Na-CO2/O2 battery enabled by stable nanoparticle hybrid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A 2, 17723-17729, 2014.
10. Y. H. Wen, Y. Lu, K. M. Dobosz, and L.A. Archer, Structure, Ion Transport and Rheology of Nanoparticle Salts,Macromolecules 47(13), 4479-4492, 2014.
11. L. Ma, H. Zhuang, Y. Lu, S. S. Moganty,R. Hennig, L. A. Archer, Tethered Molecular Sorbents: Enabling Metal-SulfurBattery Cathodes, Adv. Energy Mater. DOI:10.1003/aenm.201400390.
12. Z. Tu, Y. Kambe, Y. Lu, L. A. Archer,Nanoparticle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metal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4, 1300654, 2014.
13. S. K. Das, S. Xu, A.-H. Emwas, Y. Lu,S. Srivastava, L. A. Archer, High energy lithium-oxygen batteries-transportbarriers and thermodynamics, Energy Environ. Sci.5, 8927-8931, 2012.
14. S. S. Moganty, S. Srivastava, Y. Lu, J.L. Schaefer, S. A. Rizvi, L. A. Archer, Ionic 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suspensions: a novel class of ionogels, Chem. Mater. 24, 1386-1392, 2012.
15. J. L. Schaefer, Y. Lu, S. S. Moganty,P. Agarwal, N. Jayaprakash, L. A. Archer,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batteries, Applied Nanoscience 2, 99-109, 2012.
16. Z. Yao, J. Zhang, M. Chen, B. Li, Y.Lu, K. Cao,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block copolymer having one polystyrenesegment and another poly(styrene-alt-maleic anhydride) segment with RAFT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 Sci. 121(3), 1740-1746, 2011. [1]
专利
1. L. A. Archer, S. S. Moganty, Y. Lu Ionic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US patent 20,140, 154, 5, 88, 2014.
2. Y. Lu, Z. Tu, L. A. Archer, M. Tikekar,R. Mohanty, K. Hendrickson, Dendrite inhibited electrolyte and battery,62020657, 2014. [1]
杂志审稿人
Nano Letters (IF=12.94); Energy Environ.Sci. (IF=15.49); J. Mater. Chem. (IF=6.62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IF=5.900); Electrochimi. Acta(IF=4.086); Phys. Chem. Chem. Phys.(IF=3.83);Solid State Ionics(IF=2.112); Chem. Phys.(IF=2.028) [1]
所获荣誉
2014年12月,陆盈盈被授予AustinHooey研究奖,这是康奈尔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授予研究生的最高荣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38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沙发
发表于 2018-11-14 14:00:23 | 只看该作者

近日,陆盈盈课题组利用高温熔融金属锂与氧化铝反应的方式,成功构筑了一种三维结构的具有超亲锂界面的无机框架,后续反应过程可以将金属锂成功嵌入无机框架中。这样的电极与界面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局部电流密度以及均一化锂离子流,从而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以及体积膨胀,大幅度增加电池性能。这一策略,为金属锂负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8, 1802350上,浙江大学博士生范磊与李思远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陆盈盈为通讯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77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板凳
发表于 2018-11-26 12:41:33 | 只看该作者
陆盈盈Nat. Commun.:超高压下LiCoO2的电化学表面钝化及其在锂电的应用
LiCoO2作为便携式设备中的流行正极材料,其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仅为理论的一半。当增加截止电压以释放更多容量时,钴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和LiCoO2的结构紊乱很严重,导致快速的容量衰减和有限的循环寿命。鉴于此,浙江大学陆盈盈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Houlong L. Zhuang团队通过简单且可扩展的水热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类三元Li、Al、F基混合处理改性的LiCoO2。该材料具有稳定的导电层,带有MO(M = Li,Al)纳米颗粒的富Al、F涂层能够有效地抵抗来自液体电解质的HF侵蚀,在>4.2 V时能改善界面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同时,过量Li的引入在涂层内形成快速Li+扩散路径。通过LAF的掺杂在表面涂层下面形成了含有Li-Al-Co-O-F的固溶体,抑制了有害的不可逆相变,并在> 4.55 V时实现了可逆循环。DFT计算得出在4.6 V下工作时最稳定的固溶体结构,暂时提出Li1/3Al1/3Co2/3O4/3F2/3是最可能的结构。基于这些优点,该材料在4.6 V截止电压下展示出增强的电化学性能。

Qian J, Liu L, Yang J, et al. Electrochemicalsurface passivation of LiCoO2 particles at ultrahigh voltag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lithium-based batterie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DOI: 10.1038/s41467-018-07296-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2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8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地板
发表于 2019-1-23 19:27:10 | 只看该作者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陆盈盈
新型电池技术
年龄:30 岁
职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独立研究员
获奖类别:发明家
获奖理由:从事能量密度数倍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金属锂电池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在金属锂负极保护机制及电池安全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获奖人提出了理论容量为现有石墨负极 10 倍的三维金属锂负极材料,阐明了金属锂负极产生枝晶的微观机理,实现了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稳定电沉积,利用氟化锂人工界面解决了锂枝晶形成这一困扰金属锂电池 40 年之久的难题,使得金属锂电池可以在拥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具高安全性。
获奖人的研究可用于生产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金属锂电池,对于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发展高效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5#
发表于 2019-2-27 09:11:22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大学陆盈盈团队Adv. Funct. Mater.:具有优异的亲Na/Li特性的多级Co3O4纳米纤维-碳片骨架用于高度稳定的碱金属电池


浙江大学陆盈盈教授团队报道了具有优异亲Na/Li的多级Co3O4纳米纤维-碳片(CS)骨架,作为碱金属电极的稳定基体。采用商用导电碳布作为一级结构,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垂直生长的二级Co3O4纳米纤维,之后再将熔融碱金属注入骨架中形成金属/Co-CS复合负极。与传统的铜网和镍泡沫等3D金属集流体相比,所制备的Li/Na-Co碳片复合负极具有四个主要优点:1)碱金属与Co3O4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为负,导致熔融碱金属与Co3O4反应形成Li2O和Co,从而降低了基体的表面能。2)在剧烈反应之后,纳米纤维仍然可以牢固地粘附到碳纤维基质上,为沉积Li提供物理限制,并与足够的电解质/电极接触,为Li/Li+或Na/Na+氧化还原反应的提供了充足的电荷转移位点,从而引导均匀的成核。3)COMSOL模拟表明,这些垂直生长的纳米纤维有效地分散了锂离子流,从而降低了每根碳纤维上的局部电流密度,进一步抑制了金属离子的不均匀沉积。4)分层3D结构可以限制体相金属在循环中的体积变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SEI膜。基于上述新颖的设计和优点,Li/Co-CS对称电池可以在20mA cm-2的超高电流密度下循环超过120圈。与LiFePO4正极配对时,Li/Co-CS电池在2C下200次循环后显示出88.4%的容量保持率。使用NaClO4基电解质的Na/Co-CS对称电池中也观察到明显的改善。相关成果以题为Hierarchical Co3O4 Nanofiber–Carbon Sheet Skeleton with Superior Na/Li-Philic Property Enabling Highly Stable Alkali Metal Batteries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李思远。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多级3D Co3O4-CS骨架,通过在碳片基体上引入亲碱金属的Co3O4纳米纤维,改善了碱金属负极对碳基底的润湿性。这项工作为多结构的锂金属框架创造了新的设计原则,为实现下一代能源密集型碱金属电池的安全运行创造了机会。

文献链接:Hierarchical Co3O4 Nanofiber–Carbon Sheet Skeleton with Superior Na/Li-Philic Property Enabling Highly Stable Alkali Metal Batteries(Adv. Funct. Mater., 2019, DOI:10.1002/adfm.201808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6#
发表于 2019-3-7 17:14:10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离子液体纳米微粒保护的钴酸锂电池电化学稳定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        21878268        学科分类        ( B081005 )
负责人        陆盈盈        职称                单位名称        浙江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30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8
7#
发表于 2020-8-15 09:35:41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大学陆盈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具有快离子传输动力学的波浪状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可以在碳酸酯电解液中促进高效的锂金属沉积/剥离。这种纳米波状SEI可以实现锂金属沉积的晶粒粗化(沉积过程)和活性锂金属的彻底溶解(剥离过程),可以有效缓解全电池循环过程中 “死锂”堆积和负极粉化问题。具有高价态和足够路易斯酸性的In(OTf)3可以作为增溶剂来促进LiNO3团簇的解离,将NO3–引入到碳酸酯电解质的溶剂化鞘层。该种增溶剂介导的电解液可以诱导形成一种具有快速离子传输动力学的波浪状SEI,促进高效的锂金属沉积/剥离效率(面容量4 mAh cm-2下> 98%)。在实用化测试条件下(45μm超薄锂金属阳极,4.3 mAh cm-2高容量LiNi0.8Mn0.1Co0.1O2正极),全电池的循环寿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70个循环;使用常规碳酸酯电解液的电池寿命仅为20个循环)。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进一步揭示了纳米波状SEI结构,功能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基本关系。每个波浪SEI模块均以高比例的纳米结晶颗粒构成,主要是由Li2O和Li3N构成的。增溶剂电解液溶剂化结构中的In3 +-NO3–离子络合物可以有效地改变溶剂化鞘中的反应位点,具有较高ESP值的NO3–可能在内亥姆霍兹层中发生位点选择性分解反应,并形成富含氮和氧的无​​机SEI。此外,波浪状SEI具有较低的锂离子扩散活化能(61.45 kJ mol-1), 高含量的Li3N / Li2O成分和丰富的晶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 可以促进Li +表面均匀扩散(在晶核的边缘和侧面),并导致大尺寸的块状锂金属沉积。
        这项工作将SEI的化学组分、纳米结构与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关联,为实际高能量密度锂金属全电池提供了有效的设计原则。该工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2003800)上。浙江大学博士生张魏栋和沈泽宇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23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8#
发表于 2020-9-24 22:32:42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通过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名单,我院陆盈盈研究员和傅杰副教授分别因在“锂电高效储能机制及结构调控”和“生物质定向化学转化”研究领域的突出成绩而荣获资助。
        陆盈盈研究员,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6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青年高层次人才”。2015年10月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227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9#
发表于 2021-10-26 17:45:12 | 只看该作者
10月19日上午,2021达摩院青橙奖颁奖礼在云栖大会现场举行,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陆盈盈与北京大学韦东奕等10位顶尖青年学者登上领奖台,多位院士为“最好的他们”颁奖。
       青橙奖始于2018年8月,是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此后,企业支持青年科研遂成风潮。青橙奖面向不超过35岁的年轻学者,他们通常博士毕业不久,刚刚步入独挑大梁的关键时期。
       她研究锂电池安全性,助力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兼顾的下一代锂电。
       陆盈盈研究员在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习,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完成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5年全职回到浙江大学工作。现为浙江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过程工程学报》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期刊编委等。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等荣誉称号。
       陆盈盈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能源化工材料及电池安全,尤其是锂电池安全问题的研究,在高能电池领域有长达十年的积累。负责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7 13:18 , Processed in 0.09752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