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颜红侠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156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8:21: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本信息 The basic information
姓名:颜红侠
学院: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
职称:教授
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邮箱:hongxiayan@nwpu.edu.cn
电话:029-88431657
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颜红侠,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陕西省环境评审专家、西安市黏结协会会员,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Materials Letters》、《Polymers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PolymerInternational》等期刊的审稿人。1991年7月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于陕西化工总厂工作。1994年2月调入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期间,1999年、2006年分别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9年聘为教授,201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教育教学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主讲课程
(1)《精细化学品化学》本科生课程,56学时;
(2)《日用化工前沿》本科生课程,32学时;
(3)《精细化工实验》本科生课程,40学时;
(4)《特种材料制造原理与技术》硕士生课程,40学时;
(5)《发光材料研究进展》硕士生课程,40学时;
(6)《聚合物摩擦学》博士生课程,40学时。
出版教材
(1)颜红侠,张秋禹《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2)颜红侠,张秋禹《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优秀教材
(3)颜红侠《现代精细化工实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4)张秋禹,颜红侠,等.《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荣誉获奖 Awards Information
   
(1)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05年、2010年);
(2) 陕西省工业与信息化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9年);
(3)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8年);
(4) 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5年);
(5)江苏省盐城市“515工程”领军人才(2017年);
(6)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候1项(2005年);
(7)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8年);
(8)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4年);
(9)西北工业大学“”三八红旗手(2003年、2007年、2017年)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先后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导基金、航空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应用材料创新基金以及国防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达60多篇。申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目前授权20余项。先后从事精细化学品、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自润滑复合材料、透波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以航空航天应用为背景,围绕纳米材料的表面设计及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开展理论研究和材料设计。
(1)设计并合成系列具有荧光特性的超支化聚合物(如超支化聚硅氧烷、聚碳酸酯、聚氨基酯、聚酯等),探索了其生物成像及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
(2)系统研究了纳米材料(包括陶瓷粉、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二维纳米复合粒子)的功能化与制备方法,揭示了其在耐高温超耐磨的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的减摩抗磨机理。
(3)研究了纤维的表面功能化对透波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表面性能对界面结构和复合材料透波性能的影响规律。
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陕西省工业与信息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发表论文(近三年主要SCI论文,*通讯作者)
(1) Du Y, Yan H*, Huang W, etal. Unanticipated strong blue photoluminescence from fully bio-basedaliphatic hyperbranched polyesters. ACS Sustain Chem Eng. 2017, 5,6139-6147. IF=5.951(I区Top)
(2) Chen Z Y, Yan H X*, Ly Q, et al. Ternary hybridnanoparticles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graphene-like MoS2/zirconia aslubricant additives for bismaleimide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andtribological properties. Compos Part A. 2017,101: 98-107. IF=4.075 (I区Top)
(3) Tang C, Yan H*, Li S, et al. Effectsof novel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 andepoxy group on the dicyclopentadiene bisphenol dicyanate estercomposites. Polym Test. 2017, 59:316-327. IF=2.350 (I区Top)
(4) Lyu Q, Yan H*, Li L, et al. Imidazoliumionic liquid-modified graphene oxide: as a reinforcing filler and catalyst inepoxy resin. Polymers, DOI:10.3390/polym9090447. IF=3.364 (II)
(5) Huang W, Yan H*, Niu S, et al. Unprecedentedstrong blue photoluminescence from hyperbranched polycarbonate: from itsfluorescence mechanism to application.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Chem. 2017, DOI: 10.1002/pola.28754. IF=3.114 (II)
(6) Niu S, Yan H*, Chen Z, et al. Water-soluble bluefluorescence‐emitting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s simultaneously containinghydroxyl and primary amine groups. Macromol Rapid Comm. 2016, 37,136-142. IF=4.265 (I区Top), ESI高被引论文
(7) Niu S, Yan H*. Novel hyperbranched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acetoacetyl groups synthesized through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Macromol Rapid Comm. 2015, 36,739-743.IF=4.638 (I区Top)
(8) Niu S, Yan H*. Novel silicone-based polymercontaining active methylene designed for the removal of indoorformaldehyde. J Hazard Mater. 2015, 287,259-267.IF=6.065 (I区Top)
(9) Niu S, Yan H*, Li S, et al. A multifunctionalsilicon-containing hyperbranched epoxy:controlled synthesis, tougheningbismaleimide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J Mater Chem C, 2016,4, 6881-6893. IF=5.256 (I区Top)
(10)Niu S, Yan H*, Chen Z, et al. Hydrosoluble aliphatictertiary amine-containing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s with bright bluephotoluminescence. RSC Adv, 2016, 6,106742-106753.IF=3.108 (II)
(11)Niu S, Yan H*, Chen Z, et al. Unanticipated bright bluefluorescence produced from novel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s carryingunconjugated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and hydroxyl groups. Polym Chem, 2016,7, 3747-3755.IF=5.375 (I区Top)
(12)Du Y, Yan H*, Niu S, et al. Facile one-pot synthesis ofnovel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hyperbranched poly(amino ester). RSCAdv, 2016, 6, 88030-88037.IF=3.108 (II)
(13)Liu C, Yan H*, Lv Q, Li S, et al. Enhanced tribologicalproperties of align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Fe3O4@polyphosphazene/bismaleimides composites. Carbon, 2016,102, 145-153.IF=6.196 (I区Top)
(14)Chen Z, Yan H*, Liu T, et al. Nanosheets of MoS2 andreduced graphene oxide as hybrid fillers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and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smaleimide composites. Compos SciTechnol, 2016, 125, 47-54.IF=4.876 (I区Top)
(15)Liu C, Yan H*, Yuan L, etal. Hyperbranched cyclotriphosphazene polymer-grafted graphene withamphipathicity. J Polym Sci Pol Chem. 2015, 58,2132-2040. IF=3.114 (II)
(16)Liu C, Yan H*, Chen Z Y, et al. Enhanced tribologicalproperties of bismaleimides filled with aligned graphene nanosheets coated withFe3O4nanorods. J Mater Chem A, 2015,3, 10559-10565. IF=8.867 (I区Top)

授权发明专利(近三年)
(1)   颜红侠,冯书耀,李婷婷,刘天野. 一种高韧性阻燃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ZL201510012403.2,2017.2.1授权
(2)   颜红侠,刘超,贾园,陈争艳,吕青. 定向石墨烯/双马来酰亚胺多层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510012748.8,2017.1.18授权
(3)   颜红侠,李松,原灵霞,顾斌.一种含磷阻燃型氰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ZL201510012747.3,2016.10.5授权  
(4)   颜红侠,贾园,冯书耀,李婷婷.羟基硅酸盐/含磷苯并噁嗪/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103750.1,2016.5.18 授权
(5)   颜红侠,李婷婷,王刚,尚高峰. 一种含苯并噁嗪树脂耐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ZL201310306982.2,2015.12.23授权
(6)   颜红侠,冯书耀,刘超,贾园,李婷婷. 含磷阻燃剂O,O-二(4-(羟基)苯基)苯基膦酸酯的合成方法,ZL201410103759.2,2015.11.18授权
(7)   颜红侠,李婷婷,刘超,冯书耀.超支化均三嗪接枝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ZL2014101062429,2015.8.12 授权
(8)   颜红侠,刘超,冯书耀,李婷婷.一种微波辅助制备超支化聚环磷腈接枝石墨烯的方法,ZL201310307168.2,2015.7.21 授权
(9)   颜红侠,张梦萌,公超,张菲菲.种石墨烯/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1210282778.7,2014.2.5授权
(10)   颜红侠,贾园,张梦萌,冯逸晨.超支化聚硅氧烷接枝石墨烯/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ZL201210282214.3,2014.2.5授权
(11)   颜红侠,马雷,昝广涛,贾园.一种碳纳米管/苯并噁嗪/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282917.6,2014.2.5授权
(12)  颜红侠,马雷,贾园,冯逸晨.含活性双键超支化聚硅氧烷接枝碳纳米管制备方法,ZL201210237438.2,2014.6.18授权
(13)  颜红侠,张梓军,刘超,唐玉生,梁国正.一种PBO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ZL201210237549.3,2014.6.11授权
(14)颜红侠,刘超,唐玉生,梁国正. 一种PBO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ZL201210388258.4,2014.8.20授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沙发
发表于 2019-4-17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自2001年唐本忠院士提出“聚集诱导发光”这一创新性的概念以来,探索新的聚集诱导荧光分子及其应用已成为此领域永恒的话题,其研究成果也是百花齐放。
  超支化聚硅氧烷是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中的一支新秀。颜红侠教授课题组在2015年合成超支化聚硅氧烷(J. Hazard. Mater., 2015, 287, 259-267)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其能够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从此,打开了研究领域的新篇章(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5, 36, 739-743),已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官能团的超支化聚硅氧烷(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6, 37, 136-142;J. Mater. Chem. C, 2016, 4, 6881-6893;Polym. Chem., 2016, 7, 3747-3755),研究了双键、羟基、胺基、环氧基等末端官能团以及分子量的大小对超支化聚硅氧烷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相比脂肪族发光聚合物,由于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极其柔顺的Si–O,赋予了其“双键的特征”;Si–O–Si的键角较大,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硅原子空的轨道可以接受电子,易于形成N→Si、O→Si等配位键,改变整个分子的电子离域性,使发出的光纯度高;并且,这类超支化聚硅氧烷因不含大芳香族基元而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对细胞毒性小的特点,且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官能团而易于功能化。但是,这类聚合物普遍仍存在荧光强度不高、量子产率低,且对其发光机理缺乏深刻的认识等缺憾。
  近期,该团队结合经典发色理论,通过对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在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分子骨架中引入羰基和双键基团以降低聚合物的HOMO-LUMO能级差,提高其振子强度,使聚合物荧光增强,所合成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显示出典型的聚集增强发光的特性,具有极高的绝对量子产率(43.9%)。
  为了探索其发光机理,该团队进一步合成了分子结构中只含有羰基或只含有双键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模型聚合物进行对比,并利用DFT与TD-DFT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创造性地提出了“羰基、双键与Si-O的协同作用,促进超支化聚硅氧烷形成超分子聚集体,有利于自由电子更容易进行电荷“交流”而产生空间共轭效应(through-space conjugation),不仅降低了HOMO-LUMO能级差使电子易于激发,而且使非辐射耗散的能量减少,量子产率提高,从而赋予超支化聚硅氧烷优异荧光性能”的新思想。这项工作可以为设计合成高量子产率非芳香族荧光聚合物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将上述得到的超支化聚硅氧烷P1,用于Fe3+的检测,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猝灭率与Fe3+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这种高量子产率的超支化聚硅氧烷还表现出明显的pH与溶剂效应。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该研究团队所提出的荧光机理的合理性。
  以上研究成果以“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Based on the Through-Space Conjugation of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为题,发表于Macromolecule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冯渊博硕士,共同第一作者为白天硕士;第一通讯作者为颜红侠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冯维旭副教授。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种子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6:31 , Processed in 0.14620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