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高分子材料 尼龙 查看内容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分离与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2-8-2 11:11| 发布者: batian| 查看: 130| 评论: 0|来自: 中国纺织科技

摘要: 7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组织召开了由太原理工大学、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分离与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研究背景我国是废旧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人均纤维消耗量已经达到约22.4公斤,每年产 ...

7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组织召开了由太原理工大学、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分离与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研究背景

我国是废旧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人均纤维消耗量已经达到约22.4公斤,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率不到20%,主要处理方式是掩埋和焚烧,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纺织纤维多样性和纺织品服装的多元化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痛点和难点,其中混纺纤维分离是核心关键点。涤棉混纺织物是最常见和使用量最大的纺织品,主要成分是性能迥异的纤维素和聚酯,如何实现废旧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高效分离,打通分离关键技术堵点,同时实现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高值化利用,对提高废纺利用率,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主要创新点

项目研究了纤维素和涤纶模型物的亚临界水热降解机制,从分子-电子水平阐述其转化及降解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低共熔溶剂等反应介质和工艺条件与涤棉混纺织物选择性水解的构效关系,解决了涤棉混纺织物分离的关键技术;以棉纤维水解产品为碳源制备了棉基碳微球,采用其与氢氧化镁双组份新型复合阻燃剂,制备了阻燃涤纶,实现了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组分高值化利用。

项目产业化及应用情况

涤棉混纺织物的高效分离技术开发,提升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水平。开发的微晶纤维素、纯涤纶织物和阻燃涤纶纤维产品已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界首市名扬针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通过市场检验,产品深受欢迎。

项目成果单位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1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7名。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634项;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2项。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累计为地方和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历经20年发展历程,已成为专业从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和高值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三批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长期以来,公司致力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高值化产品的研发和标准化的制定,现拥有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安徽省新产品5项,制定并实施2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公司依托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先后承担了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项,市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1项,以及自研项目17项。公司现已形成以再生棉纱、再生棉时尚环保袋、再生涤纶、再生纤维素的废旧纺织品闭环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并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碳核算、碳减排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成为国家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重点龙头企业。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尼龙(聚酰胺)
理化所陈勇研究员提出电化学合成尼龙单体-己二酸
己二酸是工业上最有应用价值的脂肪族二元羧酸。它是各种尼龙聚合物、药物、润滑剂、增
张兵/吴永萌《自然·通讯》: 室温电合成尼龙-6前体
尼龙-6作为尼龙材料最主要产品之一,被广泛用于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等行业。环己
陈立桅、刘晰等Science: 原位合成过氧化氢实现尼龙单体的绿色合成
2022年5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刊发了化学化工学院陈立桅教授、刘晰研究员和
赵新课题组在聚酰胺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结晶性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规整以及结
“长碳链及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专利技术转移 合同签订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
2021年9月17日上午,郑州大学、上海中能企业发展集团山西恒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长碳链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9 09:10 , Processed in 0.23157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