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复合材料网 碳纤维 查看内容

光威复材:携手北化,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获通过

2019-4-2 19:08| 发布者: canlan| 查看: 348| 评论: 0

摘要: 4月2日,光威复材(300699.sz)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通过鉴定。根据公告,该项目由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拓展”)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主要针对现有国产 T700S 级碳纤维存在的纺速、稳定性的问题展开研究。光威复材表示,未来公司会努力推进项 ...

4月2日,光威复材(300699.sz)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通过鉴定。

根据公告,该项目由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拓展”)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主要针对现有国产 T700S 级碳纤维存在的纺速、稳定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光威复材表示,未来公司会努力推进项目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但目前采用干湿法工艺的募投项目建设还在进行中,预期该项目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实际影响。


T700碳纤维,通常,东丽碳纤维分为两个系列T和M。T系列表示的是拉伸强度,M系列表示的是模量。M系列包含了MJ类别的碳纤维,相对于旧的M系列,MJ类的碳纤维是改进了拉伸和压缩强度性能的碳纤维。

起初在T系列碳纤维中后三位或四位数字代表着近似的拉伸强度,单位是kgf/mm2或者ksi。例如T700拉伸强度为711ksi。这里的单位用的是英制单位,通常我们看公制单位MPa,却理解不了数字是什么意思。

在M系列碳纤维中,字母后两位数字代表近似的拉伸模量,例如M55J的拉伸模量为55*1000kgf/mm2。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0699),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威海光威集团,是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形成了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是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最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

光威复材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聘请国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与国内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 光威复材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两项国家标准,先后获得专利142项。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 光威复材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内的80余项高科技研发项目。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4月, 于2013年4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2017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评估获评优秀。实验室是在聚合物科学与技术基础上建立的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为支撑,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以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个博士点。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支持下,重点实验室开展聚丙烯腈基和沥青基碳纤维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开展纳米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结构与功能碳材料科学、以及碳纤维制备和结构性能基础理论研究; 开展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基础理论科学研究工作。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强聚丙烯腈碳纤维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高模量碳纤维制备科学与技术、功能弹性体材料科学与技术、高分子阻尼材料科学与技术、高性能树脂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粘合/密封材料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

实验室共有固定研究人员 58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5人,占比95%。实验室成员获各种荣誉称号的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长江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2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碳纤维
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团队为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8月15日,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杰教授团队参与的中国石化上海石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高强高模碳纤维国产化攻关及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为承研单位、浙江大学为参研单位共同承
王孝军课题组:羧基聚苯硫醚上浆剂提高聚苯硫醚/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研究
聚苯硫醚(PPS)是一种半结晶工程塑料,具有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等诸多优
山东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
2月7日,由山东省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引进的山东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
张东兴课题组:碳纤维与聚醚醚酮纤维柔性混编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及界面性能
CF/PEEK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工业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6 11:26 , Processed in 0.16994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