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回复: 0

[材料资讯] 张凡团队报道多肽介导的近红外二区探针用于靶向肾损伤成像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199

帖子

3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发表于 2021-12-2 0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在早期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随着肾脏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因此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检测与及时医疗干预尤为重要。临床对于肾脏疾病的筛查方法依赖于测定血尿素氮和肌酐,然而这些标志物在早期肾损伤时没有明显变化,血清检出时往往已经发生不可逆的肾小球功能丢失。而MRI、PET、CT等成像技术由于成本高、可及性低或存在较大的辐射危害,不适用于早期肾损伤筛查。

多肽介导

多肽介导
图1. (A)多肽介导的NIR-II荧光探针用于肾损伤成像示意图。(B)多肽介导的肾靶向NIR-II探针成像与早期肾损伤检测结果。
        基于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在活体成像研究中表现出的独特优异性,近日,我系张凡教授研究团队(http://nanobiolab.fudan.edu.cn/)提出了一种基于NIR-II发光的高效肾脏靶向成像策略。传统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注射到活体中会被肝脏迅速捕获,难以实现肾脏成像。张凡团队报导,利用极性大的多肽(KTP5)可以调节分子探针的代谢途径,使分子逃避肝脏摄取,进而高效稳定的靶向于肾脏。这种多肽介导的肾脏靶向策略对于多种有机染料与超小无机纳米颗粒(<5 nm)均表现出类似效果。此外,利用FDA批准的ICG荧光分子与超小金团簇(~2 nm)分别键合在KTP5的端基和侧链可以构建一种OFF-ON型响应探针,能够高灵敏检测早期肾损伤产生的活性氧,从而实现早期肾损伤检测。利用多肽介导的探针在肾脏部位的稳定靶向作用,这一探针能够用于指导化疗药物顺铂的使用,辅助评估化疗过程中的肾损伤进程从而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和实行肾保护医疗干预。这一研究成果以“A Promising NIR-II Fluorescent Sensor for Peptide-Mediated Long-Term Monitoring of Kidney Dysfunction”为题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5809-15815.)。课题组博士生陈莹为论文第一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分子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03071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
       张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2002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2010年8月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分析,药物储存与释放,体内与体外生物成像等。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总他引6000+次, SCI H-index为43。其中包括Nat. Commun(3篇),J. Am. Chem. Soc.(7篇),Angew. Chem. Int. Ed.(5篇),Nano Lett.(4篇),Adv. Mater.(4篇)等权威刊物。18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出版英文专著2部(德国Springer/英国皇家化学会)。获得了侯德榜科学技术青年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英才奖以及明治生命科学奖等奖励。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主编(IF=3.994),CurrentNanoscience副主编,Advanded Materials旗下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 (Wiley)(IF=4.474)国际编委,《化学学报》、《分析化学》、《中国化学快报》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03:40 , Processed in 0.08930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