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30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08: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信和,男,汉族,1959生于江苏省。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1989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1989-1995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至今,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9年4月至2014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8日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研究员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的纳米催化剂,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CO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发现了纳米催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纳米Rh-Mn催化剂,使催化合成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Mo/MCM-22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在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颠覆了传统的F-T过程,从原理上完全避免了水分子参与,被国内外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包信和研究员发表论文400余篇,申报国际、国内专利近百件。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为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中科院-BP“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任J. Natural Gas Chem.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催化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和《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以及Surf. Sci.、Appl. Catal. A等13个国际、国内杂志编委;第二十六、二十七届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姓名:包信和        
性别:男
类别:院士;研究员;杰出青年        
学科:化学物理
职称: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
电话:0411-84379128        
Email:xhbao@dicp.ac.cn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116023        

代表论著:
1. Wei Chen, Zhongli Fan, Xiulian Pan, Xinhe Bao, Effect of the confinement in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activity of Fischer-Tropsch iron catalyst, J. Am. Chem. Soc., 130(2008)(29)9414-9419
2. Junming Sun and Xinhe Bao, Textural Manipulation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Hosting of Metallic Nanocatalyst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Concept article), (2008)(14)7478-7488
3. Xiulian Pan, Zhongli Fan, Wei Chen, Yunjie Ding, Hongyuan Luo And Xinhe Bao, Enhanced Ethanol Production Inside Carbon-Nanotube Reactors Containing Catalytic Particles, Nature Materials, 6(2007)507-511
4. Xucun Ma, Peng Jiang, Yun Qi, Jinfeng Jia, Yu Yang, Wenhui Duan, Wei-Xue Li, Xinhe Bao, S. B. Zhang and Qi-Kun Xu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quantum oscillation of surface chemical reactivities, P. NATL ACAD SCI USA (PNAS), 104(22), 9204-9208 (2007)
5. Wei Chen, Xiulian Pan, Xinhe Bao,Tuning of redox properties of iron and iron oxides via encapsulation within carbon nanotubes, J. Am. Chem. Soc., 129 (23), 7421-7426 (200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7 23:40 , Processed in 0.08960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