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实验室张建玲 [打印本页]

作者: jiujia    时间: 2017-9-15 09:49
标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实验室张建玲
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从事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应用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9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任RSC Advances副主编、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顾问编委、《科学通报》编委等,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小角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010-62528953  
邮箱: zhangjl@ic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100190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7年7月获河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
  2000年7月获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3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3年7月-2005年12月任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6年1月-2012年4月任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2年5月至今任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
  自2000年起,一直从事胶体化学、化学热力学和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致力于超临界CO2、离子液体、聚乙二醇等绿色溶剂中有序聚集体的形成及结构与功能调控。
研究成果
  目前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近1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8篇)、Chem. Eur. J.(3篇)、Soft Matter、Chem. Commun.(6篇)、Green Chem.(2篇)、J. Phys. Chem. (2篇)、Langmuir(2篇)、Phys. Chem. Chem. Phys.(3篇)等发表论文近50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近40篇。在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14次,为多部著作撰写章节,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情况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7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博士生奖;
  2001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02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03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05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优秀奖;
  2006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08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09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优秀奖;
  2010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优秀奖;
  2011年获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特别奖;
  2013年获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第五届“青年之光”优秀青年论文二等奖。


作者: yiwang    时间: 2018-3-22 11:38
《绿色溶剂体系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玲报告指出,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与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截然不同。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即把所有原料转化为产品;使用无毒、无害化学品或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为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使用无毒、无害的绿色溶剂;生产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并且经济合理。张建玲讲到,绿色溶剂体系性质通过5个应用研究的分析:1.离子液体/CO2/双亲分子乳液体系。2.超临界CO2/水/MOF乳液体系。3.超临界CO2/水/金属配合物胶束体系。4. CO2/有机溶剂调控MOF组装。5.离子液体促进MOF室温合成。得出以下结论: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应用研究是化学热力学、胶体与界面科学、绿色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作者: jinyun    时间: 2019-5-21 09:04
报告题目: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功能化研究
报告人: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报告时间:2019年5月27日(周一)16:00
报告地点:武汉大学化西210


报告人简介:
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从事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应用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9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任RSC Advances副主编、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顾问编委、《科学通报》编委等,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小角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作者: guanxin    时间: 2019-7-18 17:39
开发廉价、地球储量丰富的金属高效催化剂用于CO2电催化还原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科院化学所张建玲等多团队合作,发现通过卤素和氮双配位调节锰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显著提高锰基异相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可高效电催化CO2还原, 生成CO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97%,且过电位仅0.49 V时即可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此外,过电位为0.49 V时,TOF可达38347 h−1,是目前报道的异相电催化剂中最高的。原位X射线吸收实验和DFT计算表明,锰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得中间体形成的自由能垒大大减小,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催化CO2还原的性能。
Bingxing Zhang, Jianling Zhang*, et al. Manganese acting as a high-performance heterogeneous electrocatalyst in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Nat. Commun.,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10854-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854-1






欢迎光临 (http://115.28.128.6/)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