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臧双全教授课题组在能源催化方向连续取得积极进展

[复制链接]

360

主题

392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20: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院臧双全教授课题组在二氧化碳还原和析氧反应催化方向连续取得积极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化学材料类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其中论文 “Integrating Single Atoms with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s into One Porous Organic Polymer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的第一作者为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董晓玉,通讯作者为臧双全教授和王珊博士;论文“Manipulating the Local Coordination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第一作者为化学学院师资博士后吴志鹏博士,通讯作者为臧双全教授和楼雄文教授。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为两篇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使得当今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一氧化碳(CO)和其他增值化学品成为能源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工作开发了同时包含M-N4和M-N2O2单原子位点的多孔有机聚合物作为光催化CO2催化剂。结合对照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 M-N2O2具有比传统的Ni-N4部分更高的催化活性,为设计和合成用于高效CO2还原的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电解水装置和金属空气电池等诸多新能源转化和储存装置都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即析氧反应(OER)。然而,目前科学界对析氧反应机理缺乏足够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因而重要的新能源装置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该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工作是以镍铁双金属基硒化物作为模型催化剂,深入探索非贵金属基析氧反应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揭示了催化剂局部结构的扭曲和高度无序是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析氧反应活性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对于析氧反应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新加坡教育部学术研究基金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156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3004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
      臧双全,郑州大学教授,男,2000 年 6 月和 2003 年 6 月分别获得河南大学学士 和硕士学位,2006 年 7 月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配位化学国家重点验室,导师孟庆金教授),2006.8-2008.8 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麦松威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4 年底受聘为郑州大学无机化学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2018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8 河南学术技术带头人。现担任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青年编委和《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金属簇化学。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在Nat.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Coord. Chem. Rev.,等权威化学类期刊发表 SCI论文100余篇。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被国际著名刊物Chem. Rev.、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引用 4200 余次, H-index = 41。2011 及 2012 年在“Nova Science Publishers”出版的两本英文专业论著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撰写其中两个章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8项。受邀为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 Sci. Adv.,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Chem. Commun., Nanoscale, Inorg.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2 09:32 , Processed in 0.08326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