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海洋研究员团队研发高效摩擦电离质谱离子源

[复制链接]

182

主题

247

帖子

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55: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所快速分析与检测研究组(102组)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在微型质谱仪的大气压进样接口中发现了摩擦电离现象,并且通过改变粗糙度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微型质谱仪的电离效率。该工作不仅阐明了非连续大气压接口(DAPI)的微型质谱在开闭过程中摩擦电离现象的存在;同时,提供了一种无需光、热、辐射的新型质谱离子源。
  非连续大气压接口的微型质谱具有体积小、便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毒品、爆炸物和环境污染物的现场检测中。前期,李海洋团队发展了试剂分子辅助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并与离子阱质谱仪联用,实现了痕量检测毒品(Anal. Chem.,2019;Anal. Chem.,2020)、爆炸物、农药等。
  本工作发现,在没有外加电离源时仍可在非连续大气压接口离子阱质谱上观测到很强的离子信号,并确证了夹管阀开启过程中,硅胶管内部摩擦可以引起电离;对硅胶管材质、内壁粗糙度、摩擦次数和频率等参数的优化后,信号强度增强近20倍。此外,团队还将该摩擦电离技术用于酮类水溶液流过后的硅胶管中,可以检测到管内壁残留的酮类化合物,初步展现这种不需要热、光、辐射、辅助气体或溶液的摩擦电离在表面检测方面的潜力。
  上述成果以“Triboionization in Discontinuous Atmospheric Pressure Inlet for a Miniature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为题,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02组博士研究生徐楚婷。该工作得到了我所创新基金的支持。(文/图 徐楚婷、阮慧文)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1c02611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李海洋,1964年4月出生,河南省汤阴县人。1984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 1992年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张存浩、沙国河院士。分别在香港大学(1995),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1997),美国肯塔基大学(1998-2000),加拿大NRC分子科学研究所(2002)等进行访问研究。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工程,2000年-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建立环境光化学实验室,开展大气光化学、自由基光谱学以及先进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大气检测中应用的研究。2003年7月起担任大化所快速分离和检测课题组组长,开展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在新仪器研制方面申请专利近20项。近5年来已经培养博士十余名,硕士十余名。其中4名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毕业的博士中有5名已经在国内著名高校担任教授,4名担任副教授。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6名。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7 05:57 , Processed in 0.090461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