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胡仁宗副教授

[复制链接]

354

主题

369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0: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仁宗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 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2011 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留校任教; 2014-2015 年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6 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金属基储锂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 10 项。在 Adv Mater、Acta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ACS Nano、JACS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80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成果转化 1 项。2012 年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 年参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 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8 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9 年获中国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胡仁宗
所在系所: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
招生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方向)
通信方式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8号楼
邮政编码:        510640
办公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8号楼,大学城B5栋四楼
办公电话:        39380576,87112762
电子邮箱:        msrenzonghu@scut.edu.cn
移动电话:        (保密)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1/09-2005/07,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士
2005/09-2007/07,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提前攻博)
2007/09-2011/06,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博士
研究经历:
2011/07-2013/0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讲师
2013/03-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副教授(破格晋升)
2014/10-2015/11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材料科学院与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科研与教学情况
教学:
1. 本科生课程:《机械工程材料》(国家精品课程)、《材料近代测试综合实验》(材料类创新班)
主要研究方向:
1.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金属基储锂负极材料结构与性能调控
2. 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与器件、材料电化学反应体系的原位表征与分析
近年来主持(参与)的部分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嵌锂SnO2负极材料的纳米Sn粗化抑制与转化反应的可逆性”,2017-2020(主
    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电极微纳结构与表界面的原位表征及演化规
   律”,2016-2012 (任务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Sn-NiTi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的超弹性与其电极性能”,2013-2015(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锂离子电池金属基负极材料的多相多尺度结构与性能”,2013-2017(参与);
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iTi 合金与Sn 的应力协同作用与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的关系”,2013-2014(主持)
6. 广东省高校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纳米相复合结构Al-Sn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嵌锂机制与性能”,2012-2013(主持)
获得荣誉和奖励:
  2012年度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第七)


近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主要从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截止目前,在Adv. Mater., Acta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J. Mater. Chem.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ESI 高被引论文3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22篇,SCI他引500多次,h=16;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代表性论文:
1. R.Z.Hu, Y. P. Ouyang, T. Liang, H. Wang, J. Liu, J.Chen, C.H. Yang, M.Zhu*, Stabilizing nanostrucutre of SnO2 anodes by transition metals: a route to achieve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and stable capacities for lithium storage,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1605006(IF=18.960)
2. R.Z. Hu, Dongchang Chen, Gordon Waller, Yunpeng Ouyang, Yu Chen, Bote Zhao, Ben Rainwater, Chenghao Yang, Min Zhu*, Meilin Liu*, Dramatically enhanced reversibility of Li2O in SnO2-based electrodes: the effect of nanostructure on reversible capacit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 9, 595-603.  ( IF=25.427)
3. R.Z.Hu, M. Zhu*, H. Wang, J.W. Liu, L-Z. Ouyang, J.Zou, Sn buffered by shape memory effect of NiTi alloy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cta Materialia, 2012, 60(12):4695-4730.(IF=5.508)
4. R.Z. Hu, Y.P. Ouyang, D.C. Chen, H. Wang, M. Zhu*, M.L. Liu*,Inhibiting Sn coarsening to enhance the reversibility of conversion reaction in lithiated SnO2 anodes by application of super-elastic NiTi films, Acta Materialia, 2016,109,248-258.(IF=5.508)
5. R.Z. Hu, Gordon Henry Waller, Yukun Wang, Yu Chen, Chenghao Yang, Weijia Zhou, Min Zhu* and Meilin Liu*, “Cu 6Sn5@SnO2-C nanocomposite with stable core/shell structure as a high reversible anode for Li ion batteries”,Nano Energy, 2015,18, 232-244. (IF=11.553)
6. R.Z.Hu, L.Hui, M.Q.Zeng, J.W.Liu, M.Zhu*, Microsized Sn supported by NiTi alloy as high performance film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4939-9545.(IF=8.262)
7.  R.Z.Hu, H. Liu, M. Q. Zeng, H. Wang, M. Zhu*,Core/shell and multi-scale structures enhance anode performance of  Sn-C-Ni composite thin film in lithium ion batte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1, 21(12): 4629-4635.(IF=8.262)
8. R.Z. Hu, H.Y. Zhang, J.W. Liu, D.C. Chen, L.C. Yang, M. Zhu*, M.L.Liu*, Deformable fibrous carbon supported ultrafine nano-SnO2 as a high volumetric capacity and cyclic durable anode for Li storag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5097-15107. (IF=8.262)
9. R. Z. Hu, W. Sun, Y. L. Chen, M.Q. Zeng, M. Zhu*,Silicon/graphene based nanocomposite anod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stable high capacity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4, 2: 9118-9125. (IF=8.262)
10. H.Y. Zhang, R.Z. Hu*, H. Liu, W. Sun, Z.C. Lu, J.W. Liu, L.C. Yang, Y. Zhang, M. Zhu, Spherical Sn-Fe3O4@graphite composite as long-life and high-rate-capability an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6, 4(26):10321-10328(IF=8.262)
11. R.Z.Hu, M. Zhu*,Sn-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Preparation, multi-scal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Nanomaterials in Advanced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 Editors: Kenneth Ozoemena, Shaowei Che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6/07 (Book Chapter)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6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沙发
发表于 2018-12-6 20:24:45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国家优青获得者简介
  胡仁宗,男,1981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金属基储锂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其中ESI高被引5篇, SCI 他引1660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 Acta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PCT专利1项。2012年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6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板凳
发表于 2020-7-31 20:18:02 | 只看该作者
2020年7月28日上午,应长安大学材料学院樊小勇教授邀请,华南理工大学胡仁宗教授作了题为“Sn 基储锂负极材料的设计、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的精彩报告,此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材料学院副院长王振军教授主持了报告会,材料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线上参与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胡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当前Sn基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针对Sn基负极材料存在的反应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胡教授提出了基于等离子球磨的新方法,借此实现多相复合体系多尺度结构的高效调控,系统研究了Sn 基合金与氧化物负极材料成分、微观结构和嵌锂性能之间的关系, 及其循环性能、扩散动力学和反应可逆性的改善机制。报告会上,胡教授与师生就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全电池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受益匪浅。
         胡仁宗,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 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2011 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留校任教; 2014-2015 年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6 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金属基储锂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 10 项。在 Adv Mater、Acta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ACS Nano、JACS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80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成果转化 1 项。2012 年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 年参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 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8 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9 年获中国热处理学会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2:22 , Processed in 0.08625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