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郭旭虹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8:4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旭虹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1992年在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至2001年在德国Karlsruhe(卡尔斯鲁厄)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2001至2002年,在美国普度大学印第安纳波立斯校园(IUPUI)从事作博士后研究。2003至200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作博士后。2005年底开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任专职研究人员(Research Staff Member)。2006年8月回国,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姓名:郭旭虹
职称:教授
电话:021-64253491
传真:021-64253159
电子邮件guoxuhong@ecust.edu.cn
个人网页:aiche.ecust.edu.cn

教育背景:
    1998.3 - 2001.1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
    1989.9 - 1992.7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
    1984.9 - 1989.7 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

工作经历:
    2006.8 - 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2014.1 - 至今 兼任石河子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新疆建设兵团材料化工工程中心主任;
    2005.12 - 2006.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专职研究人员(Research Staff Member);
    2002.12 - 2005.1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博士后;
    2001.8 - 2002.11 美国普度大学(印第安纳波立斯校园)化学系,博士后;
    2001.2-  2002.7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4.12 - 1998.3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讲师;
    1992.7 - 1994.11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助教。

学术任职:
    中国及美国化学会(ACS)、中国化工学会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会员;
    2006 上海市曙光学者;
    2009 - 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
    2010.11 – 至今 国际聚电解质协会理事会理事;
    2013-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15.3 研究方向:(最多3个)
     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化工、材料化工。

代表性著作
     1.   Weina Wang, Yisheng Xu, Sebastian Backes, Ang Li, Samantha Micciulla, A. Basak Kayitmazer, Li Li, Xuhong Guo and Regine von Klitzing. Construction of compact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s inspired by marin mussel: Effects of salt concentration and pH as observed by QCM-D and AFM. Langmuir 2016, 32(14), 3365-3374.
     2.   Jun Xu, Hejian Jiang, Tao Li, Xiaoming Wei, Tongshuai Wang, Jing Huang, Wein Wang, Anthony L. Smith, Jie Wang, Rui Zhang, Yisheng Xu, Li Li, Robert K. Prud’homme, Xuhong Guo,Effect of Comb-type Copolymers with Various Pendants on Flow Ability of Heavy Crude Oil, Ind Eng Chem Res2015, 54(19), 5204-5212.
     3.   Yu Cang, Rui Zhang, Guixin Shi, Jianchao Zhang, Lixiao Liu, Xiaoyan Hou, Zhenchuan Yu, Dingye Fang, Xuhong Guo, Immobilized CdS quantum dots in spherical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fabr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J Mater Chem C 2015, 3(15), 3745-3751.
     4.   Mi Wang, Yanfeng Gao, Chuanxiang Cao, Kaimin Chen, Yicun Wen, Dingye Fang, Li Li, Xuhong Guo, Binary solvent colloids of thermosensitiv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microgel for smart window, Ind Eng Chem Res 2014, 53(48), 18462-18472.
     5.   Jianjia Liu, Jie Wang, Zhongming Zhu, Li Li, Xuhong Guo, Stephen F. Lincoln, Robert K. Prud’homme, Cooperative catalystic activity of alpha-cyclodextrin and Ag 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spherical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AIChE J 2014, 60(6), 1977-1982.
      6.   Siyi Wang, Kaimin Chen, Yisheng Xu, Xuanjie Yu, Weihua Wang, Li Li, and Xuhong Guo, Protein immobilization and separation by anionic/cationic spherical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based on charge anisotropy. Soft Matter 2013, 9(47), 11276-11287.
      7.   Shuang Wu, Joachim Dzubiella, Julian Kaiser, Markus Drechsler, Xuhong Guo, Matthias Ballauff, Yan Lu, Thermosensitive Au-PNIPA yolk-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tunable selectivity for 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it 2012, 51(9), 2229-2233.
      8.   Li Li, Jun Xu, Jack Tinsley, Douglas H. Adamson, Brian A. Pethica, John S. Huang, Robert K. Prud’homme and Xuhong Guo, Improvement of oil flowability by assembly of comb-type copolymers with paraffin and asphaltene. AIChE J 2012 58(7), 2254-2261.
      9.    Kaimin Chen, Yan Zhu, Yifei Zhang, Li Li, Yan Lu, and Xuhong Guo, Synthesis of Magnetic Spherical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Macromolecules 2011, 44(3), 632-639.
      10.  Xuhong Guo, Jie Wang, Li Li, Duc-Truc Pham, Stephen F. Lincoln*, Bruce L. May, Qingchuan Chen, Li Zheng, Robert K. Prud’homme and Christopher J. Easton, Tunable polymeric hydrogels assembled by competitve complexation between cyclodextrin dimers and adamantyl substituted poly(acrylic acid). AIChE J 2010, 56(11), 3021-3024.

代表性项目(5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44003、20774028、20774030、21010302048、51273063、21476143),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科委攻关项目,中石化南化公司委托开发项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托开发项目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6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沙发
发表于 2018-12-6 20:20:23 | 只看该作者
报告题目:聚电解质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报 告 人:郭旭虹(长江学者)
报告时间:2018年12月10日9:0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逸夫工程馆105室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8年12月6日
报告摘要:
聚电解质能够通过组装制备多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应用广泛。报告将汇报我们研究组在聚电解质功能高分子的制备、表征和组装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其在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和农业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探索。主要内容包括: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两亲性梳形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复杂流体流变性能的调控、瞬时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控释粒子。
报告人简介:
郭旭虹,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198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92年在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至2005年分别在美国普度大学(IUPUI)和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底任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专职研究人员。2006年8月回国任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起在石河子大学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和农业化工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现任国际聚电解质协会理事,亚太化工联盟执委会成员,中国化工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Chem Eng Res & Design”编委及编辑,教育部评估中心认证专家,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认证专家。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IChE J, Macromolecules,Biomacromolecule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中SCI收录330余篇,完成2部论著,申请专利30余项并获授权15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8 18:58 , Processed in 0.08995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