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周尧和院士

[复制链接]

182

主题

218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0:5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国际铸造学会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研究,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体金属深过冷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创建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领导建立了“生态材料学”这一新的学科生长点。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部委级奖14项。1991年获我国航空工业最高荣誉——航空金奖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最高荣誉——科技成就奖。培养博士47名,其中6名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6名获我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名获我国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方向:1.凝固技术与新材料;2.生态材料学。
          1996年4月,周尧和院士来到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带着开辟新研究领域的设想的他,开始在东海之滨进行“白手起家”式的“第二次创业”。在凝固技术与凝固理论界享有盛誉的周院士,经过长达4年的思考,在上海交大实践“生态材料学”研究。
          从1992年起,周尧和院士便开始关注生态材料的研究。论说,“生态材料的研究,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当重要,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将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在我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期间,就曾大力呼吁重视生态材料学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铸造与环境的技术论坛。到交大工作,我就决定以生态材科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生长点。”
         在学校第–笔启动经费10万元的资助下,周院士开始了课题组建设的第一步。周尧和院士笑着说,“此时课题组只有两个人,一个我,一个是年青教师孙宝德,为了生存和发展,这期间,课题组接了一些横向课题。”
         从1996年进交大起,周院士负责的生态材料学课题组便开始培养博士,1997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课题组由两个人“撑天下”,度过了最初最艰难的一年多。1998年, 课题组扩大为4人,生态材料学的研究开始取得成果。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3 10:29 , Processed in 0.08145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