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盐酸安妥沙星:16年磨出的原创好药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7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1: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酸安妥沙星,我国自1993年实施药品专利法以来的第一个化学创新药物,今天又获殊荣——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而言,今年可谓“双喜临门”,不仅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载誉,而且还有一个好消息:盐酸安妥沙星继陆续进入17个省市的的医保目录后,今年有望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造福更多患者。
  十六年磨一剑,零的突破
  新药研发之路充满艰辛。从思路设计、实验室探索、临床研究直到获得新药证书、成功上市,盐酸安妥沙星可谓“十六年磨一剑”。杨玉社研究员告诉记者,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凝聚了上海药物所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在完成人名单上,既有他的老师、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也有他的师兄、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院士的名字。
  抗菌药物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功臣”,因为其广泛应用,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岁。氟喹诺酮是人们熟悉的抗菌药,比如,诺氟沙星是首类可口服、强效、广谱的抗菌药。氟喹诺酮(沙星类)更是我国抗菌药物三大主力品种之一。虽然我国早在1967年就仿制了第一代氟喹诺酮药物萘啶酸,但在此后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该领域创新药物始终是空白。也就是说,长久以来,中国老百姓使用的都是国外研发的沙星类抗菌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杨玉社、嵇汝运团队从1993年开始潜心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设计合成了5类62个新化合物。2009年,从中脱颖而出的盐酸安妥沙星,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化学新药。
  分子结构 “魔术”,妙手仁心
  事实上,在盐酸安妥沙星问世前,国外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安全性和药物代谢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也对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后来居上,创制出更高效、更安全的新药!杨玉社和同事们采用结构优化的策略,巧妙地施展了分子结构“魔术”:在母核5-位引入氨基,结果,无论是抗菌活性、代谢性质还是心血管安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光毒性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曾令多个国外药品被迫撤市,而拥有了新颖化学结构的盐酸安妥沙星几乎没有光毒性。因抑制hERG钾电流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是氟喹诺酮最令人担心的副作用,第四代氟喹诺酮代表药物盐酸莫西沙星便因此被美国FDA黑框警告。盐酸安妥沙星的心脏安全性比该类药物中最安全的左旋氧氟沙星高10倍以上。
  不仅副作用锐减,盐酸安妥沙星与国外同类药物相比,具有最长的半衰期和最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口服与静脉注射皆可,且实现了每天给药一次的优良药物释放特性,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效氟喹诺酮类药物。
  大规模 IV期临床研究证实,盐酸安妥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临床治愈率为98.8%,不良反应发生率仅1.2%,综合性能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盐酸安妥沙星是我国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发创新药物的一个成功范例。2001年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安妥沙星及其衍生物原始专利技术转让,共同开展临床前研究和Ⅰ、Ⅱ、Ⅲ期临床研究,加快了新药研发上市的步伐。
  至2016年底,盐酸安妥沙星片已使100余万人次患者受益。“我国实施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这一背景下,盐酸安妥沙星取得的成绩已相当可观。希望更多中国老百姓能更合理地使用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的中国原创抗菌新药。”杨玉社对未来满怀憧憬。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6 11:13 , Processed in 0.08232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