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栾世方

查看数: 1164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diu
发布时间: 2017-9-29 09:12

正文摘要:

栾世方,男,生于1976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医用转化组组长、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威高集团副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与 ...

回复

dasaochu 发表于 2021-1-22 15:36:22
生物医用材料与生物体接触时,常会诱导生物体产生血栓、溶血、免疫排斥等生物反应。而材料表面与生物环境发生直接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功能性。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已经成为提升生物医用材料性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与其他活性接枝聚合方法相比,光引发活性接枝聚合具有独特的优势:(1)反应可在水相环境下进行,具有较好的氧气耐受性,在空气氛围下呈现高效光聚合能力;(2)接枝反应速度快,反应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3)反应由光源实现启动和停止,反应程度和区域易控制,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因此其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产业应用课题组从事光引发活性接枝聚合体系的应用研究工作,在特约专论中他们对该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3种光引发活性接枝聚合体系: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介导的聚合引发体系,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引发体系,硫杂蒽酮类引发体系的发展历程、接枝机理以及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光引发活性接枝聚合技术在抗菌表面、免疫检测表面、生物活性分子表面固定以及细胞表面改性、修饰方面的广泛应用。
        同时本专论指出了光引发表面活性聚合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局限:(1)表征方面—不同基底材料表面接枝高分子刷的微观结构表征困难,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应更多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或引入新的表征手段,增加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2)生物安全方面—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应用的必要前提,所以开发新型的可见光引发体系以提高引发效率和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兼容性;(3)应用方面—目前的方法大都不适用于形状各异或结构复杂的表面,表面多功能及高性能化对光引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简单、高效、通用的光引发体系和方法,以实现对表面性能的精准调控,拓展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未来,随着人们对光引发活性接枝聚合的深入研究,在理论指导下,光活性表面改性技术将被更好地用于表面性能的精细调控,在高性能生物材料表面制备方面将会得到更加长效发展。
      上述工作以专论形式发表在《高分子学报》2021年第3期(高分子学报, 2021, 52(3): 223-234, doi:10.11777/j.issn1000-3304.2020.201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栾世方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孙立伟为第一作者。

lixiang 发表于 2019-9-22 12:27:51
报告时间:2019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
报告地点:杭州师范大学勤园16号楼420室
报告人:栾世方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栾世方,男,生于1976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医用转化组组长、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威高集团副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工作。从医疗器械产业迫切需求出发,开展应用研究-关键技术-产业化全链条研发工作。在医用热塑性弹性体、介入类高分子专用料等材料及其相关医疗器械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成果在威高集团实现了转化,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从使用增塑的聚氯乙烯向不含塑化剂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转变。发表SCI论文70多篇(10篇IF>8),他引900多次。负责各类项目14项,经费4100多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19件(美国1件)。
  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科院院地合作奖优秀产业化团队奖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现任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2035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网评/会评专家、《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和《材料导报》执行编委。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01:38 , Processed in 0.07950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