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贾铁争合作团队实现了可见光下芳基砜亚胺类化合物的Chan-Lam偶联反应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8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6:03: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贾铁争课题组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ozlowski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以“Autocatalytic photoredox Chan-Lam coupling of free diaryl sulfoximin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1.光氧化还原的自催化Chan-Lam偶联
       该反应以N-H二芳基砜亚胺和芳基硼酸为原料,三氟乙酸铜作铜源,乙醇作溶剂,无外加氧化剂,在自然光照下实现了自催化的脱氢Chan-Lam偶联反应,以较高收率和良好的底物兼容性构建了一系列N芳基砜亚胺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对照实验以及与计算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自催化偶联反应进行了细致的机理研究,提出产物-铜配合物促进的催化循环机理(图2)。首先是当量的铜促进的偶联反应,进而得到少量产物3。然后3与铜的配合物作为活性的光催化剂,实现了后续的催化循环过程。在此催化过程中,存在一个底物:产物:铜为1:1:1的配合物(E’),而E’是进入催化循环的关键中间体。通过理论计算得知该中间体(E’)相对于配合物(D’),处于更低的能量状态,配合物(C’, D’)能够在室温下发生配体交换得到(E’)图3),进一步支持了该假设。
图2. 可能的催化循环
图3. 理论计算
        该研究有助于理解自催化的特性和独特配体促进铜的光致激发现象。该方法作为一种可用于补充经典的氧化C-N偶联反应的合成策略,具有广阔底物普适性,且避免了因氧化生成的脱硼化物等副产物。该研究提出的无需消耗氧化剂的光氧化还原Chan-Lam偶联的概念,为其他体系下构建C-N键提供了设计基础。
        南科大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贾铁争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教授Marisa Kozlowski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科大博士研究生王聪和博士后张辉(实验部分)以及宾大化学系博士研究生Lucille Wells(理论计算部分)为共同第一作者。南科大博士研究生孟庭庭、南科大-西北大学交换硕士生刘甜、西北大学药物工程系教授刘庆超以及宾大化学系教授Patrick  Walsh都对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项研究得到了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项目、广东省催化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科创委、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开放基金以及美国NIH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156-w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
         贾铁争,2017年11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个主要分支:1)DNA化学生物学,特别是多肽分子对于DNA的序列特异性识别,以及错配碱基对为特异性靶点的抗癌药物研发。2)有机合成方法学,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和转化,以及具有独特结构的肽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07:34 , Processed in 0.13699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