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李东林

[复制链接]

60

主题

72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东林,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工学博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JSPS博士后。长期从事介电铁电压电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与电极材料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通过构建微纳米结构和新材料设计合成,提高锂离子电池功率和能量密度。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Nanoscale等学术期刊上,被包括发表在Nature等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引用频次超过900次,单篇最高超过200次。
人物经历
1997年12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材料研究所获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博士学位。
2007年9月回国加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2)新能源纳米材料; (3)纳米孔材料;(4)光透明材料。
主要贡献
在国内曾参与或主持过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 在日本进行研究工作期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进行合作研究, 参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的战略的创造与推进事业-CREST科研项目, 在包括《Nature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在内的学术期刊发表SCI 文章三十余篇,被引用260余次以上,单篇最高被引用次数为90余次。
目前项目
(1) 低维介孔KTiOPO4-SiO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物性研究,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No. 708084),2009.1-2011.12(主持)。 (2) 多孔集流体/锡基合金/碳纳米管一体化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20903016), 2010.1-2012.12(参与)。
出版物
(1) Xiao-Yong Fan, Yan Li, Jing-Jing Wang, Lei Gou, Peng Zhao, Dong-Lin Li, Ling Huang, Shi-Gang Sun,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 Li2FeSiO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ong- life lithium-ion batteries,Journal of Alloys Compounds. 493 77-80 (2010).
(2) Donglin Li, Zhihong Wang, Liangying Zhang, Xi Yao, “Transparent K2O-TiO2-P2O5-SiO2 monolithic gels and inorganic amorphous solids through incomplete hydrolysi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354,1774-1779 (2008).
(3) Masanori Yamada, Donglin Li, Itaru Honma, and Haoshen Zhou, “A self-ordered, crystalline-glass, mesoporous nanocomposite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of 2 10-2 S cm-2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7; 13092-13093 (2005).
(4) Haoshen Zhou, Donglin Li, Mitsuhiro Hibino, Itaru Honma, “A self-ordered, crystalline-glass, mesoporous nanocomposite for use as a lithium-based storage device with both high power and high energy densit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44, 797-802 (2005).
(5) Donglin Li, Haoshen Zhou, Itaru Honma,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self-ordered mesoporous nanocomposite through controlled in-situ crystallization”, Nature Materials, 3, 65-72 (2004).
(6) Shiwen Sun, Xiaoming Pan, Pingchu Wang, Lihui Zhu, Qingwei Huang, Donglin Li, Zhiwen yin, “Fabrication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rain-oriented 0.7Pb(Mg1/3Nb2/3)O3?0.3PbTiO3 ceramic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4, 574-576(2004). (7) 孙士文,潘晓明,李东林,李洪钧,朱丽慧,黄清伟,殷之文 “PMN-PT弛豫铁电固溶体的定向凝固组织与结晶习性”, 无机材料学报, 2004,19(3):541-545 (8) Donglin Li, Lingbin Kong, Liangying Zhang, Xi Yao, “Sol-ge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parent KTiOPO4/SiO2 nanocomposite glass for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71, 45-55(2000)
代表性工作:
(1) 在多组分磷酸盐和硅酸盐体系中,采用原位析晶方法首次设计合成具有倍频效应的透明块体KTiOPO4/SiO2 纳米复合玻璃,部分内容被选编入由Hari Singh Nalwa主编、美国科学出版社(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2004年出版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
(2) 提出了采用定向凝固工艺制备织构压电陶瓷的途径, 获得了性能明显提高的晶粒取向铁电压电陶瓷;主要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Appl. Phys. Lett.》上。
(3) 提出了一种“纳米晶-玻璃相”结构作为构造模块构建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有序介孔晶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学术观点,并采用低温溶液工艺和分子自组装方法发展了合成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有序介孔晶相材料的有效途径,作为锂离子能量存储器件的电极材料,功率密度是相应纳米材料的100倍,实现了快速充放电;有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知名杂志上。
与合作者较早提出采用纳米孔及纳米复合途径实现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这一学术思想近两年来越来越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引用频次合计已超过170次,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课题组引用该工作,利用“纳米晶体/导电玻璃相”的思想作出了快速充放电的LiFePO4,其结果发表在2009年3月出版的《Nature》杂志。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9 14:36 , Processed in 0.08250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