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刘有智

[复制链接]

66

主题

78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09:00: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有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校长。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首席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30年来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需求,致力于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科学与技术研究,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超重力化工过程与技术》专著;主持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8项,“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48件、省部级科技奖8项,负责起草我国第一部《超重力装置标准》,培养博硕士85人,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 刘有智教授是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山西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环境治理协会副理事长;担任《现代化工》学术期刊理事、《化学工程》、《火炸药学报》、《煤化工》、《中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是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省政府学位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多次参与国家科技奖和国家自然基金的评审;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科技奉献一等奖、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省道德模范务实创新十大人物奖等。
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E-mail:lyzzhongxin@126.com
人物履历
1975年03月参加工作,1982年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毕业留校,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
1995年06月任太原机械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5年06月任太原机械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
2003年01月任华北工学院副院长。
2004年06月任中北大学副校长。
2012年08月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18年3月不再担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社会兼职
兼任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专家组首席专家),山西省“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工业领域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化工领域专家组组长,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超重力环境下多相流反应与传递性能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无机膜制备与应用研究和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特别是在超重力化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成就荣誉
主要研究化工传递过程及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器以及气—固—流态化技术,在超重力化工技术方面独有建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任中国火炸药学会山西省火炸药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煤炭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等。201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获得者。2015年5月被中国科协提名进入中国工程院公布的521名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了《超重力化工过程与技术》专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负责起草了我国第一部《超重力装置》行业标准。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务实创新十大人物奖和“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刘有智教授所率领的团队于2010年获得“山西省优秀导师团队”和“山西省五四青年劳动奖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69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沙发
发表于 2018-5-24 11:22: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北大学刘有智教授任常务副主任委员

2018年5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委员代表大会。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崔胜利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专委会《工作条例》和选举办法,会议通过了学术顾问、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的建议名单。


会议聘任曹湘洪、费维扬、胡永康、钱旭红、舒兴田、谢克昌、谢在库、杨元一、张锁江、朱世平、祝京旭等院士专家为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当选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过程所、中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65名专家当选专委会委员。


中北大学刘有智教授当选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祁贵生教授、焦纬洲教授当选委员,焦纬洲教授兼任专委会副秘书长。绿色化工和化工过程强化是化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专委会的成立为广大化工过程强化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对于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委会成立以后,召开了《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第二次编撰工作会议,该书的第一次编撰工作会议于2017年6月10日在中北大学召开。编委会主任费维扬院士对化工过程强化的国内外现状及该丛书编撰的战略性、重要性、迫切性进行了阐述。编委会执行副主任、中北大学刘有智教授对丛书定位、编写思路、编撰进展等内容进行了汇报,表示将力争把系列丛书编著成扛鼎之作,传世经典。《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共计20册,丛书编委汇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北大学等20余所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领域专家,该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化工领域节能、减排、提质、降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341

帖子

335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53
板凳
发表于 2020-11-9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11月8日,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京揭晓。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获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新增设的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颁给了为抗疫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全体院士。我校刘有智教授等国内39位专家荣获本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这也是山西省首位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
       光华工程科技奖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杜俊元、陈由豪4位捐赠人捐资设立。1996年,该奖项首届颁发,迄今已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学科的304位科学家及1个团体获奖。
       根据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提名要求,候选人需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或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者是应用本人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成效特别显著者才可提名。今年,全国范围内共产生了296名有效候选人。
         刘有智教授作为超重力化工分离工程专家,在超重力分离方法、装备及工程化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建立了超重力化工分离过程基础、方法与技术:提出超重力强化分离过程传递的新机制,创新超重力装置结构,将仅限于气-液过程的超重力分离,创新拓展至液-液分离、气-固吸附、液-固吸附、气-液-固分离、电化学等超重力化工分离新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超重力化工分离技术体系。创建了超重力分离的工程化装置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了长期稳定运行及安全问题,超重力分离技术与装备进入化工主流程,构建了超重力分离成套工程化装备与技术,制订《超重力装置》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成果在火炸药、煤化工、冶金、化肥、电力、环保等行业工程中推广应用,对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升本质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3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授权发明专利85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56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地板
发表于 2021-1-2 12:03:25 | 只看该作者
2020年12月24日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副会长李彬、复旦大学陈芬儿院士、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胡迁林等出席会议,并共同为获得2020年度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代表颁奖。我校刘有智教授等编著的《化工过程强化方法与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属社会公益类中的科学著作奖项,此次以著作获奖的奖项仅有2项。该奖项是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首次以著作获奖的奖项。
       《化工过程强化方法与技术》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著作特邀了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化工过程强化领域的数十位专家撰写,是一本系统论述化工过程强化的著作,体现了当前化工过程强化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全书重点介绍在化工过程强化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手段和研究动态,体现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注重对科研成果、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的介绍,特别是突出工程化推广应用案例。著作中主要内容涉及的研究领域与技术,具有研究活跃、创新性强、关注度高、应用广泛的特性和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4 17:47 , Processed in 0.10378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