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艰苦奋斗“老黄牛” 深耕化工六十载 [打印本页]

作者: huaihuaxiang    时间: 2021-1-19 13:38
标题: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艰苦奋斗“老黄牛” 深耕化工六十载
今年83岁的钟本和是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她从事磷化工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与工程化实践长达60余年,为我国磷化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月8日,钟本和展示用最新工艺制备的高纯度磷铵。
        二十世纪80年代,钟本和率领团队成功首创“中和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于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成果结束了国产中低品位磷矿不能生产磷铵的历史,解决了我国自给自足生产磷肥的关键问题,彻底扭转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磷铵生产磷肥的局面。
1月8日,钟本和在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备分析室里进行化学分析实验。
        多年来,钟本和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在磷肥与生活垃圾处理有机结合、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磷石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众多领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钟本和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继续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2018年,钟本和领衔的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月8日,钟本和(中)在制备分析室与团队教师、学生讨论。
        近年来,钟本和带领年轻学生聚焦磷资源高效利用,加强与农业、生物、资源、环境、冶金、轻工、材料、制造、信息等方向结合。“我希望培育和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在更高的起点上引领和支撑我国磷化工领域的科学创新和产业发展”钟本和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钟本和,1937年11月出生于四川达县,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杰出教授。现任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磷复肥、磷化工教学科研工作。负责完成的料浆法制磷铵新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大量中品位磷矿长期不能生产高效复肥磷铵的难题,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攻关,完成了该工艺的基础研究、模试、中试。3万吨/年工试和装置技术国产化、大型化,并在全国推广。主持完成的6万吨/年料浆法磷铵,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八五攻关突出的五项重大成果之一;主持完成的15万吨/年多项关键技术的九五攻关获得重大经济效益。2007年全国产量达900余万吨,占磷铵总产量60%以上。近十年还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下达的生活垃圾制有机复合磷肥10万吨/年工业性试验及对磷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产量升级换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低能耗、低成本制高纯度湿法磷酸新工艺,完成了1万吨/年、5万吨/年工业试验并在全国推广。在上述领域取得的多项重大成果,获多项奖励  。






欢迎光临 (http://115.28.128.6/) Powered by Discuz! X3.2